我要申报

长沙市智慧博物馆系统

申报单位:长沙市博物馆

一、应用简介

  长沙市智慧博物馆系统集成涵盖智慧协同管理平台、智慧资源管理平台、博物馆智慧保护平台、博物馆智慧服务平台四大部分,共包括协同办公管理系统、典藏综合管理系统、数字资源管理系统、图书资料管理系统、学术研究综合服务平台、大数据分析系统、文物修复管理系统、智慧文创众筹系统、智慧票务服务系统、智慧导览服务平台、智慧教育服务系统、博物馆智慧展示平台、手机AR展现系统、长沙文化地理平台等14个子系统,实现在web、微信、手机APP等多平台的应用集成。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,我们将智慧管理、智慧保护、智慧服务、智慧运营的理念贯穿整个长沙市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,即实现有机的系统集成,以支持多层次、多目的和多应用的服务功能,实现对博物馆内关键设施进行集中、可视化、网络化管理,并能做到协同监管,实现各类信息互联互通、信息资源共享,为博物馆内管理业务、文物保护、观众服务等各项事项提供综合系统服务,为观众的使用、管理人员的监管、领导层的指挥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、便捷和支撑。 

二、建设背景

长沙市博物馆成立于1986年,拥有馆藏文物5万余件(套),涵盖了从旧石器时代至近现代印证长沙历史文化发展的各类实物,其中,能够展现长沙辉煌历史的商周青铜器、楚汉文物、唐代长沙窑瓷器和近现代文物,更是独具特色,享誉国内外。长沙市博物馆原有信息化基础较为薄弱,新馆开放前,仅有网站、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传播平台,各类业务流程缺乏规范和信息化支撑,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非常迫切。为顺应博物馆行业发展潮流,长沙市博物馆在2013年新馆建设时期,便开始了智慧博物馆项目的筹备和策划,自2017年启动智慧博物馆项目建设前,已对全馆各类业务流程和工作进行了近5年的调研和梳理,对国内多家博物馆的先进建设经验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学习和了解。

三、实施方案

为顺应博物馆行业信息化发展潮流,长沙市博物馆进行了长沙市博物馆智慧博物馆一期和二期建设。项目建设采用统一顶层规划、整体建设的方式,立足各部门职能定位与核心业务,搭建以共享支撑平台为基础,覆盖全馆的硬件网络和多项专业软件系统,实现长沙市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整体提升。

6184f379f12cf.png

图1:长沙市博物馆智慧博物馆项目建设框架

1、典藏管理系统

从贴合藏品管理业务实际需求出发,遵循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,制定具有我馆特色的藏品分类和编目规范。系统包含藏品管理、藏品统计、影像管理、库房管理、系统管理五大模块,提供对藏品精细化和数字化管理。

2、数字资源管理系统

数字资源管理整合同步协同策展、业务培训、学习资源、馆藏文物、文创设计素材等各类数据资源,打破壁垒实现多个业务系统信息数据的贯通与利用。

3、学术研究平台

平台整合知网全文、馆藏图书、馆藏文物、网络信息等资源,实现统一同步检索,还可以对学术资源、个人学术成果进行自主化管理,学术统计功能则对全馆用户的学术成果进行可视化呈现,便捷学术工作管理。

4、文物预防性监测和保护系统

顺应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的发展趋势,我馆建设有预防性保护系统、文物保护修复管理系统和数字化保护集成展示与智能管理平台。对全馆库房和展厅的文物保存环境实时监测数据实现统一展示、实时预警和智能化管控,兼具公共突发事件指挥和数据挖掘分析,提升我馆文物预防性保护能力。建立馆藏文物保护修复管理系统,对文物修复工作进行全流程的规范化、科学化管理。

5、观众参观导览服务

围绕观众服务,长沙市博物馆结合多种科技信息和多元化手段为观众提供服务。采用软硬件结合方式,打造智慧票务系统,包含团队管理、个人预约、游客售票查询、日常接待、会员管理、黑名单管理、统计报表、人流量监控和后台管理等九大模块,汇集多源观众属性和行为数据,使博物馆工作人员全面而准确地掌握观众基本信息,及时开展有关服务的效果评估。先后采用多模定位基站和红外识别、NFC触发、微信小程序、720全景漫游、虚拟动画、三维仿真和VR互动等多种技术形式,为观众带来更加便捷、智慧、有趣的参观体验,让观众以更加多元化的视角体验到更加丰富的博物馆智慧之旅。

6、智慧教育系统

系统整合馆内讲座、亲子教育、专家导赏、在线课程、线上直播等各方面资源,按照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,提供活动预约、参观导赏、问卷调查、资源下载、在线学习、小程序应用、自助验票以及数据统计等多种服务,实现了教育内容统一发布和多渠道参与,统计教育活动的各类数据和可视化分析,打造更加灵活、高效和科学的博物馆教育体系。

7、大数据分析系统

整个智慧博物馆系统设计为数据层、平台层、应用层三个板块,目前总数据量达到亿数级别,存储数据有200TB左右。大数据分析系统(图2)梳理、整合数据池中多元异构数据。其中数据主要包含:票务系统观众出入数据,运营管理平台数据,馆藏文物数据,虚拟三维展厅和三维文物数据、影像数据、馆内业务数字资源、自媒体宣传资源、学术研究文献数据等。平台通过各类用户和资源的统计与可视化分析输出,为博物馆各项工作和文化服务提供参考、决策依据。

6184f3ac3608d.png 

图2 大数据可视化界面

8、协同管理

围绕全馆业务协同与日常管理,长沙市博物馆建设有共享服务支撑平台、智慧协同OA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。包含长沙市博物馆日常办公业务流程40余项,以业务流为导向,包含工作台、任务类、管理类、服务类、安防类、人事类、资源配置和后台管理八大模块,使用进度导航形式,规范博物馆各部门内部管理,将业务流程更加形象清晰的展现在馆内职工面前,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。

四、应用效果

长沙市博物馆智慧博物馆项目建设已涵盖中心机房、核心局域网、全馆网络环境、展厅环境监测、人流密度统计、触摸体验等硬件设施,以及共享服务支撑平台、智慧协同OA系统、藏品综合管理系统、文物保护修复系统、导览系统、票务系统、集成展示管理系统、数字资源管理系统、学术研究平台、智慧教育服务系统、教育互动小程序、文创众筹系统、大数据分析系统、文物预防性监测保护系统、资产管理系统和文物高清三维虚拟展示等各业务方向分项系统。这些系统分别在顶层设计、协同管理、藏品保管、文物和展品环境监测调控、文物保护修复、观众服务、教育活动、信息传播、虚拟体验、数据共享、学术研究、大数据运用等各专业领域,注重数据共享与业务互通,为全馆业务工作发展和观众服务提升提供更有力的推进。

五、特色亮点

项目按照“智慧管理、智慧保护、智慧服务、智慧运营”四位一体的“超级连接”的博物馆新平台目标,力争实现“人与物”的多维度智能交互。

1、票务系统

因疫情防控需求,博物馆上线了智慧票务系统。实现实名制预约,自动实名检验健康码,无人引导智能化测温刷码入馆,后台大数据实时跟踪反馈用户温度异常情况,健康码状态等关键数据。

2、线上云服务体系

通过信息化手段传播文化,并深挖文化背后的故事,实现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。网络信息化传播的宽度、广度、深度让用户在参观博物馆前中后三个阶段都可以快速获取文化信息。

3、统一数据接口体系

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,未来可能存在与上级部门,跨部门,跨行业的数据互联互通业务拓展可能,在前期建设中,智慧博物馆系统前瞻性统一了数据接口体系,为后续拓展深化做好准备。

六、推广价值

1、提升博物馆业务工作规范性。通过对各部门业务工作需求的多次梳理和流程搭建,提升了全馆各项工作的操作规范性,提供了更加科学、高效、明晰的工作环境。

2、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利用。通过多个系统的建设与互通,加强馆藏文物全生命周期的科学化管理,实现文物保存、展示环境的实时监测和调控,以及文物修复全流程的把控,加强文物保护的时效性、科学性。

3、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。充分考虑各类数据的整合与可视化呈现,强调各类业务大数据的提炼针对性,以图形化、可视化的直观形式,为馆领导和各部门业务工作的改进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。

4、积累中小型博物馆智慧化建设的经验。长沙市博物馆智慧化建设,一方面很大的提升了全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,另一方面,则为本地区、全省乃至全国各类中小型博物馆,尤其是很多原先缺乏信息化基础和建设经验的博物馆,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和路径。



承建单位:东华软件股份公司




承办单位:长沙市新型智慧城市研究会 咨询电话:0731-89878066 咨询时间:工作日 9:00-12:00,13:00-17:30